青岛关工委

青岛出台政策措施 加快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发布时间:2022-04-27 10:33

4月24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和《推进“揭榜挂帅”的若干措施》。

“人才强青”十大计划纵向涵盖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未来之星”、青年人才等,分层次精准施策;横向围绕“引育留用”等人才工作链条,涵盖了人才的各项服务保障以及创新创业、招才引智等方面的支持激励措施,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1  人才基数倍增计划  

按照“放宽条件、取消限制、新增渠道”的思路,对现行落户政策进行调整,取消部分限制,放宽人才落户条件。

2  顶尖人才集聚计划  

在激励引育、服务保障、柔性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与国家、省的奖励补贴叠加享受。比如,自主培养或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财政给予500万元补助。

3  高层次人才提升计划  

新政策在国家、省给予相应补助基础上,市级再叠加补助。比如,全职引进和自主培育的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省、市三级叠加补助达400万元。

4  “未来之星”储备计划  

支持对象主要是有望入选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和省泰山系列工程的后备人才,以及能够带领企业成长为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核心技术人才。

5  青年人才招引计划  

支持对象是本硕博学历人才和博士后科研人才,符合条件即可享受住房、安家等普惠性政策。

6  技能人才培育计划  

旨在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队伍。比如,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给予200万元奖励。

7  海洋人才发展计划  

围绕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着力集聚引领型海洋人才。比如,海洋领域急需紧缺专业的博士、硕士,住房补贴标准分别高于其他领域博士、硕士25%和50%。

8  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为国际化人才提供更具开放性、竞争力的政策支持。给予外籍及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毕业生“同城待遇”,可不受户籍限制,同等享受住房补贴、一次性安家费、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

9  产才融合促进计划  

紧扣24条产业链,聚焦“补链”“强链”“延链”,强化对头部企业和领办人激励。对头部企业按需定制人才政策,将政策的制定权、话语权交给企业。

10  人才服务支撑计划  

 解决人才“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着力打造涵盖“人才金”“人才贷”“人才板”“人才债”“人才险”相互融合的金融赋能链条。

 

“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榜,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4月24日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玉对即将出台的《推进“揭榜挂帅”若干措施》进行推介解读。会议现场还发布了第一批“揭榜挂帅”榜单,涵盖海洋科技、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8个产业领域的70个项目,榜单金额累计约3.5亿元,面向全球征集揭榜人才和团队。

为增强“揭榜挂帅”实效,激发用人主体和创新主体积极性,促进产才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青岛按照“政府搭建平台、用人主体唱戏、供需双方对接、市场化运行”的原则,制定了推进“揭榜挂帅”8项措施。

搭建“揭榜挂帅”数智化对接平台。市委组织部牵头,科技、工信等部门参与,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信息资源,搭建具有公信力的“揭榜挂帅”数智化对接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对接交流渠道,解决力量单、平台散的问题。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建立“揭榜挂帅”评审专家库、技术经纪人库,为发榜方提供专业支持。

用人主体唱戏。“揭榜挂帅”主要目的是激活创新资源,解决各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平台将“揭榜挂帅”拓展到农业、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各领域,所有市场主体都可通过平台,随时发布榜单任务、预期指标、榜单金额、合作方式、实施期限等内容,并自主开展揭榜方遴选、过程管理、成果验收等。

促进供需双方对接。破除“四唯”,坚持唯才是举,以解决问题为唯一标准,鼓励各方面有能力的个人或团队大胆揭榜,支持不同揭榜方同场竞技、联合攻关,鼓励发榜方充分信任赋权,赋予揭榜方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等,最终由发榜方和揭榜方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明确权利义务、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

激励发榜揭榜。对纳入市科技计划和工业设计支持的项目,享受相应的财政支持,如列入工业设计支持的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奖补。通过“揭榜挂帅”实现人才引进的,给予发榜方“红娘奖”,其中,全职引进A类人才的发榜企业,每引进1人奖励50万元。通过“揭榜挂帅”设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奖补。会同银保监局、保险机构开发“揭榜挂帅险”,解除人才后顾之忧,目前已上线高新企业研发中断险、研发责任险等5个保险产品。今年还将在“揭榜挂帅”中,开展年度优秀攻坚人才团队评选,入选者纳入青岛拔尖人才服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