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100种红色精神之“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2019年5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五四精神的形成
1919年5月4日,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参加“和会”。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了三条正义要求:一是取消列强在华特权(主要有放弃势力范围、撤出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由等);二是废除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三是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和会”在美、英、法、日、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下,拒绝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中国虽然以战胜国的名义参加“和会”,不但没能收回任何权利,反而受了一次莫大的凌辱。对这个侵犯中国主权的所谓“和平条约”,北洋军阀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此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学生、工商业者等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蕴藏在中国人民心中的爱国怒火,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喊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收回山东、青岛主权”“还我青岛”等口号。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逮捕示威学生。学生针锋相对,5月5日起举行总罢课,他们上街演讲,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等。从6月3日起,北洋政府出动军队镇压,3天内,又有大批学生被逮捕,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6月5日,上海工人首先起来支援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从6月5日到10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六七万人,使上海工业生产陷入瘫痪,商业大都市停闭,对外的水陆交通断绝,给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上海工人的罢工,推动了全国各地工人的斗争,唐山、长辛店、九江、长沙、武汉、天津、济南、青岛等地的工人也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举行罢市,迅速发展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运动,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6月28日,是巴黎和约签字日期。这一天在巴黎的华侨、工人和学生,包围了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的寓所。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和平条约上签字,从而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霸占青岛的阴谋。至此,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2019年5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五四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精神。
2019年5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过去两千年的绝大部分岁月里,古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是世界的领先者,在世界史上长时期地“独领风骚”。但到了清朝末期,仍然沉浸在往日辉煌的清王朝妄自尊大、闭关自守、反对变革,导致社会停滞不前,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乘势蜂拥而至,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殖民战争。掠夺财务、屠杀人民,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领土被割让,权利被践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中华民族危亡、积贫积弱的现实,激起无数仁人志士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思考和探索,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到义和团运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再到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抗争和不懈奋斗,最终都未能取得成功。五四运动时,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表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四运动里面,其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由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陈独秀认识到五四运动与过去的爱国运动不同,它“特有的精神”就是直接行动与牺牲精神。他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并亲自上街散发,被北洋军阀政府当场逮捕。陈独秀被捕的消息使舆论界大为震惊,各省各界函电交驰,吁请政府当局立予开释。迫于舆论压力,只得将陈独秀释放。
(2)追求进步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陈独秀一方面树立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一方面集中力量对三钢教义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发动了一场思想斗争的攻坚战。陈独秀认为“旧文学与旧道德有相依为命之势”,他在创办《新青年》时便把改革文学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与胡适等发起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为传播科学民主的工具,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新青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其影响迅速扩大,“引起同学们广泛的注意”,培育了整整的一代青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身成了我的模范。”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新声社”恽代英写给《新青年》的信中说:“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毛泽东赞誉“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就主要是指的陈独秀对青年群众的政治思想的领导作用。
(3)民主与科学精神。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番地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与深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这篇战斗檄文中,树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他说:“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9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新青年》杂志举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对封建的旧文化、旧思想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为新文化运动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也从思想上为五四运动作了酝酿和准备。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三)五四精神永放光芒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五四精神最忠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四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五四运动高扬的精神旗帜,成为激励党和人民在筑梦路上奋力前行的强大动力。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继承和弘扬伟大五四精神,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胸怀远大理想,挺起信仰的脊梁,用理想信仰的力量驾驭好青春的方向。要刻苦学习科学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情感融入,真正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使“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内心深处扎根,不断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中汲取奋勇搏击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站稳人民立场,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激发顽强意志,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特别是青年党员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青春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熠熠生辉。
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勇于担当担责。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要努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敢于挑重担,勇于担责任,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发扬创业创新精神,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以创业创新的成就,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为祖国增光,为党旗添彩,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在新的长征路上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资料来源:2019年5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